什么是折价摊销
折价摊销是指在债券发行时,如果债券的发行价格低于其面值,发行方会在债券的偿还期内将这部分折价逐步转嫁给投资者,以使投资者最终获得的利息收益等于债券的面值。简而言之,债券折价摊销是发行方为了平衡债券的发行价格与面值之间的差额,在债券的整个期限内,将折价部分分摊到每一期的利息中,让投资者在债券持有期间逐渐获得这部分收益。
折价摊销的关键点:
1. 债券发行价格低于面值 :当债券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时,存在一个折价差额。
2. 转嫁折价 :发行方将这个折价差额在债券期限内分期摊销,即逐期转为利息费用。
3. 利息收益调整 :投资者每期的利息收入加上每期摊销的折价,反映投资者实际获得的收益。
4. 摊销方法 :主要有直线摊销法和实际利息摊销法两种。
直线摊销法 :将折价平均分摊到债券期限内。
实际利息摊销法 :根据每期期初债券的置存价值和实际利率计算利息费用,并进行折价摊销。
通过这种方式,债券的账面价值会随着折价的摊销逐渐接近其面值,确保在债券到期时,投资者的债券投资账户账面金额与债券面值相等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折价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什么?
直线摊销法与实际利息摊销法有何区别?
如何计算债券的折价摊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