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常用软件 > “宝剑思存楚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宝剑思存楚”的出处是哪里

宝剑思存楚”这一成语源自唐代诗人骆宾王的《咏怀》,表面上看是咏物言志,实际上却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和百姓的深切关怀。这句诗表达了骆宾王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理想抱负的执着追求。在今天,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呢?比如:当代社会中,如何保持对国家和集体的责任感?又或者,如何在浮躁的时代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?

比如,现代职场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利益诱惑,如何像“宝剑”一样守护自己的职业操守?或者在面对社会不公时,如何像诗人一样大声疾呼?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要像古人一样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,而是要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,不忘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。这句诗其实是在提醒我们,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随波逐流,而在于守护心中的信念和底线。

“宝剑思存楚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宝剑思存楚”出自唐代骆宾王的《咏怀》。

“宝剑思存楚”全诗

《咏怀》

唐代 骆宾王

少年识事浅,不知交道难。

一言芬若桂,四海臭如兰。

宝剑思存楚,金锤许报韩。

虚心徒有托,循迹谅无端。

太息关山险,吁嗟岁月阑。

忘机殊会俗,守拙异怀安。

阮籍空长啸,刘琨独未欢。

十步庭芳敛,三秋陇月团。

槐疏非尽意,松晚夜凌寒。

悲调弦中急,穷愁醉里宽。

莫将流水引,空向俗人弹。

作者简介(骆宾王)

骆宾王(约619—约687年)字观光,汉族,婺州义乌人(今浙江义乌)。唐初诗人,与王勃、杨炯、卢照邻合称“初唐四杰”。又与富嘉谟并称“富骆”。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,历武功、长安主簿,仪凤三年,入为侍御史,因事下狱,次年遇赦,调露二年除临海丞,不得志,辞官。有集。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,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《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》,敬业败,亡命不知所之,或云被杀,或云为僧。